馬來西亞和中國之間的交流與聯繫,可追溯到600多年前鄭和下西洋,沿著海上絲綢之路到訪馬六甲的時期。這段歷史留下濃墨重彩的一頁,奠定馬中最初的外交往來,並由後來的“一帶一路”續寫跨越數百年的友誼。
由中國倡議和主導的跨國經濟帶“一帶一路”,全稱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概念來自古代絲綢之路,以“五通”,即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及民心相通,建立新的合作平臺,促進全球共同發展。
ADVERTISEMENT
2013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及“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是為“一帶一路”的最初構想。同一年,馬中兩國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係。
中國國務院授權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和商務部於2015年聯合發佈《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明確把“一帶一路”倡議列為國家發展的重要議題。
大馬 最早響應倡議沿線國之一
2014年馬中建交40週年,兩國高層互訪頻密,在政治、經貿和人文交流上互動頻密,兩國關係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互聯互通的合作上有了早期的收穫。
中國正式提出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後,基於東盟國家處於一帶一路的海陸交匯地帶,因此是中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夥伴。大馬是最早響應“一帶一路”倡議的沿線國家之一,也是共建“一帶一路”早期收穫最豐碩的國家之一。
納吉在2016和2017年連續2年訪華,其中最矚目的莫過於中國提供550億令吉融資興建東海岸鐵路計劃(ECRL),為東南亞地區規模最大的鐵路投資項目,在2017年開始動工。
納吉認為,作為首批支持“一帶一路”的國家,大馬已經從中獲得實際利益和巨大商機,東海岸鐵路計劃和“多元石化產品輸送管道”(MPP)就是最佳例子。
借東風 廈大在馬設分校
人文交流方面,大馬政府2013年與中國廈門大學正式簽訂協議,同意其到我國創辦分校。藉著一帶一路的東風,廈門大學抓緊建設在馬來西亞的海外分校,並在2016年正式招生。
這是中國知名大學首次在海外設立分校,也是中國推動高等教育走向世界的舉動,更是和大馬合作的一個結晶。
在這方面,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館設立中國大使獎學金,積極鼓勵中國學生赴馬留學,兩國政府亦簽署諒解備忘錄,進一步加強教育合作。
另外,中國在2014年對大馬租借“福娃”和“鳳儀”一對熊貓,以紀念馬中建交40週年,抵馬後分別改名為“興興”和“靚靚”。
這對熊貓夫婦前後誕下3只熊貓寶寶,分別為“暖暖”、“升誼”和“誼誼”,成為馬中友誼的化身,大馬動物園更獲得中國政府認證為“全球最佳熊貓照料者”之一。
中資湧入引疑慮 一度關係微妙
馬中在“一帶一路”背景下的合作,一路走來並非一帆風順,經過一段“蜜月期”,2018年馬來西亞改朝換代後,兩國關係進入一段微妙期。
隨著中國資方的大量湧入,反對黨就提出疑慮,炮打中資。由於高昂的成本和對環境的影響,東鐵計劃曾引發諸多爭議,包括原本估計造價為550億令吉,後來增至655億令吉,沒有實際惠及大馬工商界等課題。
來到2018年第14屆全國大選,我國首次經歷政權更迭,由希盟政府上臺執政,並宣佈檢討包括東鐵在內的多項大型計劃。時任首相馬哈迪訪華,與時任中國總理李克強雙邊會談後的記者會上直言:“馬來西亞需要公平貿易,不想看到新式的殖民主義”,讓氛圍瞬間凝固,雙方不歡而散。
訪華之行結束後,馬哈迪就以這些合作項目的不平等協議和減少債務為由,宣佈暫停3項工程計劃,即東鐵、沙巴天然氣輸送管及馬六甲石油產品輸送管計劃,一帶一路背景下的馬中關係備受考驗。
隨後,馬中政府重回協商桌,重新審視有關項目的條款細則,經過9個月的冗長談判後,兩國終於達成共識,把650億令吉的ECRL計劃成本減至440億令吉,重啟東鐵計劃。
東鐵數生變 塵埃終落定
一場喜來登行動,讓希盟政府於2020年倒臺,由國盟主席慕尤丁接任首相之位。時任交通部長魏家祥爭取把東鐵路線改為原有路線,估計成本達500億令吉,並預料能在2026年竣工。
除了政治動盪,冠病疫情給大馬乃至世界帶來巨大沖擊,兩國政治、經貿和人文往來都處於停擺狀態,“一帶一路”進程亦無可避免地受到影響。
走過風雨飄搖的抗疫和國內的政治鬥爭,大馬在2022年舉行第15屆全國大選,政治版圖再次洗牌,希盟主席安華出任首相,領導多黨組成的團結政府,呈現前所未有的嶄新局面。
就在坊間尋思是否會重演馬哈迪時代的馬中外交風波時,再次出任交通部長的陸兆福重申,政府將繼續落實已動工的東鐵計劃,不會出現任何變動。
安華較後宣佈,內閣議決繼續落實東鐵計劃,同時比原定總成本減少110億1000萬令吉。
安華任相訪華 友好關係回溫
2023年,中國放寬防疫政策,取消“動態清零”,促成安華3月的訪華之行,讓馬中友好關係回溫,或者說更上一層樓。
中國是安華任相後,除了東盟和沙地阿拉伯外,第一個官訪的國家,安華這麼形容:“中國是我們的鄰居,也是重要的經濟體和貿易伙伴,所以我選擇優先來中國”,反映安華對馬中關係的重視程度。
在這趟訪華行程中,馬中企業及社團代表一共簽署19份總值1700億令吉的諒解備忘錄,為我國經濟注入一劑強心針。
官訪結束後,安華表明將加速完成東鐵計劃,同時強調所有馬中聯營項目會優先聘用本地人力。
安華也在臉書發文表示,此趟行程受到非常好的接待和關注,令他感到難以置信,並特意用中文寫下“謝謝你”,感謝中方的招待。
安華二訪 推動兩國免籤便利
同年9月,安華任相後二度訪華,出席中國東盟博覽會,把兩國友誼推向新高度,包括推動馬中兩國免簽證便利。
此趟旋風式訪華,安華見證我國和中國方面簽署3項投資額共達200億令吉的諒解備忘錄,同時與中國總理李強會談多項課題,包括我國人民前往中國免簽證、與清華大學合作、南海和平、經貿投資合作等。
而後來安華宣佈給予中國免簽證便利,自12月1日開始中國遊客入境大馬不超過30天,不需要申請簽證一事,亦突顯這趟行程的意義。
地方政府發展部長倪可敏形容,安華1年訪問中國2次,對任何國家領導人來說,都是不尋常的做法,體現馬中外交關係達到最高層次。
他說,這趟“神奇之旅”已形成一個馬中命運共同體,體現兩國之間特殊、友好和堅定的外交關係,隨著馬中建交迎來50週年紀念,期待兩國在經濟、外交、教育、文化交流方面取得更輝煌的成就。
一帶一路倡議 重要催化劑
古代絲綢之路是推進人類文明的重要紐帶,而現代一帶一路則促成各國區域的密切往來。過去10年,“一帶一路”倡議成為馬來西亞,乃至東南亞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催化劑,成為馬中關係的基石。
隨著“一帶一路”進入下一個10年,馬中迎來建交50週年紀念,我們都期盼它能夠通過合作共贏的方式,繼續推動我國經濟,把握工業4.0帶來的機遇,建立起更加穩固的關係。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