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巴州,逾230棟由天然木材建造的獨立燕屋,為世居於此的金絲燕族群打造了一個自由樂園。樂園創始人、華裔企業家、廣西自貿區沙巴燕窩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育華擁有隔海相望的兩個“家”:一個在馬來西亞,一個在中國。
“繁殖期的金絲燕吐出唾液結成小窩,每次產下二枚蛋。”張育華向記者介紹說,燕屋充分還原了金絲燕對環境的適應度,金絲燕在雨林和燕屋自由往返、覓食休憩、繁衍生息。只有完成了孵育任務後的燕窩才被燕農摘下,送往位於沙巴州山打根的毛燕處理中心預先處理後,搭乘航班飛往中國首個毛燕首發進入地——中國-馬來西亞欽州產業園(以下稱中馬欽州產業園)。
ADVERTISEMENT
張育華的公司是最早入駐中馬欽州產業園的馬來西亞企業。2012年4月1日,中馬欽州產業園啟動建設,一年後,其“姊妹園”馬來西亞-中國關丹產業園(以下稱馬中關丹產業園)宣告開園。2015年9月,張育華通過中國—東盟博覽會簽約入駐中馬欽州產業園。
由中國和馬來西亞共建的中馬欽州產業園和馬中關丹產業園,開創了“兩國雙園”的國際產能合作新模式,正努力建成中馬投資合作旗艦項目和中國—東盟合作示範區。
從地產業轉投燕窩業
雖然在馬來西亞擁有燕屋管理、採燕、加工廠、收購儲存等完備的燕窩產業平臺,張育華在中國的事業卻並非從燕窩起步。
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在中國投資房地產和酒店行業的張育華向記者表示,中馬“兩國雙園”的啟動建設,成為他決心轉而投身燕窩行業的契機,“此前,由於相關法律法規和檢驗檢疫項目、方法、程序和標準等制約,中國禁止毛燕輸入。”
把馬來西亞“家”裡的好燕窩,帶給中國“家”裡的客戶和消費者,從此成為張育華最大的心願。
回憶起剛進駐中馬欽州產業園之時,張育華看著辦公室窗外廠房林立、土地平整、路路暢通的園區笑言,當年這裡是一片雜草叢生的荒蕪之地,他只能暫時在產業園區管理委員會辦公樓辦公,停電停水是常態,數年後,公司才搬進新建好的燕窩加工貿易基地。
作為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欽州港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馬欽州產業園如今已經形成棕櫚油、燕窩、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新能源等為主的產業集聚。燕窩加工貿易基地、北斗產業園、科技園、馬來西亞中小企業集聚區等一批產業社區相繼投入使用,一座現代化新城初現端倪。
坐落在中馬欽州產業園的燕窩加工貿易基地“天下燕都”,是園區推進國際產能合作及“一帶一路”倡議探索和實踐的重要產業項目。來自馬來西亞的毛燕,在這裡經過泡發、挑毛、定型、烘乾、殺菌、包裝、檢測等工序後,加工成各種燕窩產品並貼上溯源碼標籤,銷往中國市場。
作為最早入駐燕窩加工貿易基地的企業家之一,張育華見證了中馬雙邊推動燕窩跨境產業合作的全過程:推動兩國簽訂毛燕輸華合作協議、制定技術規範標準、建立全流程監管機制,創新實施毛燕進口全鏈條管理模式,破解東盟國家毛燕進口檢驗檢疫標準不統一、質量監管體系不健全、重點產品進口難等問題,充分利用中國與馬來西亞等東盟國家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構建中國—東盟跨境產能合作示範區。
自2019年廣西欽州毛燕進口指定口岸全面開放以來,燕窩產業已經成為中馬欽州產業園區的特色產業之一。官方披露的數據顯示,目前,中馬欽州產業園燕窩加工貿易基地已入駐燕窩生產加工企業15家,其中11家獲有中國海關總署批准毛燕加工資質,佔全國總數(16家)的68.8%。
跨境產業鏈已成形
依託馬來西亞豐富的毛燕資源,中馬雙邊還大力推動馬來西亞毛燕預處理中心建設,並積極引導中方企業參股,將毛燕採購及預處理環節佈局在馬來西亞,把控毛燕數量、價格及品質,確保燕窩基地的產品加工及下游的穩定供應,同時將燕窩加工、研發、銷售等關鍵環節佈局在中國,有效破解跨境產業鏈條因原料在國外而導致原料供應不穩定等痛點問題。
據張育華介紹,作為馬來西亞5家毛燕合法出口中國的公司之一,他的企業與馬來西亞沙巴州農業部合作,設立“沙巴養殖公會”,對燕農、燕屋、毛燕等各環節進行有效管理及服務,同時,與馬來西亞知名專業燕屋管理公司宏理國際合作,從燕窩源頭奠定優勢基礎。隨著廣西自貿區沙巴燕窩有限公司在2020年12月1日獲中國海關總署批准進口毛燕指定加工企業資質,中馬欽州產業園成為中國獲得毛燕進口資質最多的口岸。
“我們的燕窩經過中馬兩國離岸、到岸加工中心的兩次規範處理,以及進出口檢驗檢疫認證,並且都附有中馬欽州產業園認證的燕窩溯源標籤,將‘專廠專號專用’和‘最小銷售包裝溯源碼’貫徹始終。”
除燕窩加工貿易基地外,中馬欽州產業園還建成了國家燕窩及營養保健食品檢測重點實驗室等配套設施,率先開展了馬來西亞毛燕進口加工特色業務,牽頭制定廣西進口毛燕質量等級、進口毛燕檢驗檢疫規範、進口毛燕加工企業生產管理規範、燕窩肽生產技術規程4個廣西地方標準。首條集毛燕進口、檢測、標準化加工、供應鏈金融服務、文化研究、展示展銷、特色旅遊與燕窩交易於一體的中國—東盟燕窩跨境產業鏈已經形成。
來自中馬欽州產業園區聯合理事會秘書處的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通過“兩國雙園”平臺,中馬兩國聯合成功舉辦馬來西亞(南寧)燕窩節、中國—馬來西亞(廣西)線上榴槤節,帶動了馬來西亞燕窩、榴槤等特色產品進口業務拓展。其中,2020年的線上榴槤節取得了成交量35萬顆、成交金額逾7000萬元(人民幣,下同)、線上吸引百萬人次觀看搶購的成績,推動全年簽約進口帶殼榴蓮661噸,總貨值3289.8萬元,帶動馬來西亞榴槤進口量累計逾千噸。利用燕窩加工貿易基地積極拓展燕窩產品進口業務,截至2021年底,中馬欽州產業園區燕窩產品進口額累計實現1.41億元,燕窩產業工業產值累計實現1.26億元。
店鋪開到了內蒙古滿洲里
“燕窩在馬來西亞和中國都被視作滋補養生佳品,市場前景廣闊。”張育華指出,目前,中國每年合法進口的燕窩產品約1000噸,而整個中國市場的需求量大約在2000噸。在他看來,提升燕窩產業規模、規範燕窩市場、進一步提高產業標準,是中馬雙邊擴大燕窩產業、打造特色跨境產業鏈體系亟待解決的問題。
令張育華欣慰的是,隨著RCEP的生效實施,原產地規則、海關程序、檢驗檢疫和技術標準等統一規則的逐步落地,將有助於區域內的跨國公司更加靈活地進行產業佈局,建立更精細、更完善的產業鏈分工體系,降低貿易成本和產品價格,還將極大地促進區域價值鏈供應鏈的深度融合發展,提高國際競爭力。
“我在中國的店最遠開到了內蒙古滿洲里。”張育華說,作為跨國全產業鏈燕窩品牌服務平臺,沙巴燕窩在中國海南的體驗店即將開張,以帶動當地的燕窩產品批發。他並借用中國唐代詩人劉禹錫“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詩句,作為企業立志為中國千家萬戶帶來天然優質燕窩的文化信仰。
在張育華的經營理念中,企業與客戶的關係如同一對金絲燕“夫婦”:比翼雙飛,協同發展;同巢共棲,共創共嬴。他認為,馬來西亞與中國的雙邊合作,亦是如此。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