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国内

|

热点

|
发布: 12:25pm 19/06/2024

大马文化

马中建交50周年

中国人在大马

林怡

大马文化

马中建交50周年

中国人在大马

林怡

马中建交50周年 | 随夫出使推广大马文化 林怡为马中友谊添砖加瓦

请关联马中建交/18日下版/竹岸交融:大马使节夫人回顾出使十余载,展望马中友好新时代
林怡(右三)与大马同胞在2023年韩国首尔友谊节上,向韩国民众推广马来西亚美食。

(八打灵再也18日讯)她虽是中国人,却打从心里认为自己有“80%像是马来西亚人”,更有人说她接地气,是一个“比一些大马人更理解大马的中国人”。

大马人在海外以官方身分代表大马,可能并不算罕见,但若由一位中国人来担任这样的角色,那就相当特别了。她就是拿汀——大马驻韩国前大使拿督林锐仁的夫人。

ADVERTISEMENT

来自中国湖北的林怡,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土家族)。过去十多年里,她以官方身分陪着丈夫在海外代表马来西亚,致力于推广,将大马介绍给世界。

在2011至2023年期间,她随丈夫出使中国、尼日利亚、巴西和韩国,传播大马美食、音乐和舞蹈,付出了大量心血。

元首赞树立积极正面形象

当时柔佛州苏丹,也是现任国家元首的依布拉欣陛下,称赞她是一位非常称职的大使夫人,并夸奖她“落落大方,字字珠玑”,为马来西亚在海外树立积极正面的形象。

请关联马中建交/18日下版/竹岸交融:大马使节夫人回顾出使十余载,展望马中友好新时代
苏丹依布拉欣陛下赞扬林怡(右二)是一位非常称职的大使夫人,在海外呈现了积极正面的马来西亚形象。左起为大马驻韩国前大使拿督林锐仁和女儿林于熙;右为儿子林士琛。
在京工作与夫相识
惊叹大马文化多样性 

2024年正值,配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访问大马,林怡接受《星洲日报》专访,讲述了她如何与丈夫和马来西亚结缘,并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在海外推广大马文化,同时促进马中交流的经历。

“我是在北京工作时与丈夫相识,当时他是大马驻中国大使馆公使,而我在英国广播公司(BBC)从事媒体工作。”

初识马来西亚,林怡最惊叹的就是其文化的多样性。

“大马有3大种族,还有土著等原住民,每个族群都有鲜明的特征,并且很好地保留了各自的传统。但与此同时,大家又能非常和谐地生活在一起,成为好朋友,这一点是非常难得的。”

“这也是大马文化最独特的地方,是大马如此迷人的精髓。”

积极参与各节庆活动
“美食助我融入大马社会” 

由于在大学学习人类学的背景,以及本身包容的性格,林怡对马来西亚的各类节庆活动和文化活动充满兴趣。无论是开斋节的门户开放活动、排灯节的点灯仪式,还是潮州会馆和福建会馆等华人社团的庆祝活动,她都积极参与。

在这个过程中,她逐步加深对大马文化的了解。她特别提到,大马美食就像是帮助她融入大马社会的一把钥匙。

“来到大马后,我打开了美食的新世界:开斋节的仁当牛肉、椰浆饭、叻沙,屠妖节的杜松子饼、炸油条,还有华人常吃的炒粿条、鸡饭、酿豆腐,每一道都是那么新奇和美味。”

作为大使夫人出使海外以前,外交部也提供两周的培训课程,介绍大马的文化、美食、宗教和风俗习惯,为她在国外代表大马做好充分准备。

“这些培训和经历,也使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融入马来西亚的生活。”

请关联马中建交/18日下版/竹岸交融:大马使节夫人回顾出使十余载,展望马中友好新时代
在使馆组织的Joget舞蹈课上,参与者不仅学习了舞蹈,还被大马人民快乐积极的文化底蕴深深感染和吸引。
难忘尼日利亚民风淳朴
教Joget舞做Roti Jala

在尼日利亚的生活,对林怡来说尤为难忘。一开始,她对非洲充满陌生感和忧虑,但很快她发现,那里的民风淳朴,人民善良友好。

作为大使夫人,她积极扮演自己的角色,组织发起多项推广大马文化和美食的活动。虽然驻尼日利亚最高专员署只有五六名职员,但他们组织的活动却吸引大量当地人和外交界的朋友参与。

“在我们组织的久贾(Joget)舞蹈课上,参与者不仅学习了舞蹈,还被大马人民快乐积极的文化底蕴深深感染和吸引;我还积极推广大马美食,曾组织过渔网煎饼(Roti Jala)的烹饪课程。”

为了烹制地道的大马美食,他们甚至在使馆种植斑斓叶。也许是水土不服的原因,斑斓叶很难种好,但他们仍尽全力克服困难。

“这棵小小的植物,是所有人共同守护的宝贝。”

请关联马中建交/18日下版/竹岸交融:大马使节夫人回顾出使十余载,展望马中友好新时代
大马驻韩国大使馆举办农历新年活动,各族职员同庆,作揖拜年。
学葡语克服交流障碍
巴西多元文化与马相似 

刚到巴西的时候,林怡面临语言不通的问题。虽然外交界都会讲英文,然而在普通的巴西民众中,英文并不普及。

因此,林怡下定决心,学习了葡萄牙语,最终克服交流障碍,同时亦深受巴西人快乐知足的生活态度感染,并爱上了这个南美洲国家。

她也认识到,虽然地域遥远,但是巴西其实与大马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比如两国都有着非常多元的文化、多元的美食、相似的自然景观,人民都以在工作和生活中取得和谐平衡而闻名,整体生活质量较高。

“最惊讶的是,马来语和葡萄牙语的一些词汇非常相似,比如meja与mesa(桌子)、sekolah与escola(学校)、keju与queijo(奶酪)、jendela与janela(窗户)等。”

请关联马中建交/18日下版/竹岸交融:大马使节夫人回顾出使十余载,展望马中友好新时代
林怡在巴西期间学习葡萄牙语,最终克服交流障碍,使馆也不时举办活动促进两国交流。
推广平衡工作生活方式
吸引韩国人对马感兴趣

来到韩国,林怡面临强大的文化挑战,因为韩国人自己本身的文化输出非常强劲,推广大马文化面临极大的竞争,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

为此,她通过展示马来西亚独特的多元文化,以及工作休闲两平衡的生活方式,吸引越来越多韩国人对大马产生兴趣。

她发现,很多韩国人开始喜欢到大马旅游,甚至把孩子送到大马留学。

“韩国人对大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感兴趣,因为他们逐渐认识到生活和工作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

请关联马中建交/18日下版/竹岸交融:大马使节夫人回顾出使十余载,展望马中友好新时代
林怡与前首相夫人敦茜蒂哈斯玛一起跳马来舞。
常出席东盟+3外交活动
向中同胞介绍大马美食 

身处海外期间,由于经常举行“东盟+3”的外交活动(东盟国家+中国、日本、韩国),林怡也有机会经常与中国使馆、中国企业和文化中心的朋友交流。

她利用自己独特的背景和角度,向他们介绍马来西亚的美食和文化,成功赢得许多中国朋友对大马的喜爱。

“因为我对中国和大马都很了解,所以我可以根据中国同胞的口味更有针对性地推荐大马美食。

“比如四川人喜欢辣的,我推荐椰浆饭、咖喱和叻沙;江浙一带喜欢清淡的,我推荐鸡饭;北方人喜欢风味浓重的,我推荐肉骨茶。”

请关联马中建交/18日下版/竹岸交融:大马使节夫人回顾出使十余载,展望马中友好新时代
作为一名大马使节夫人,同时也是一名中国人,林怡坦言,自己有责任,也有义务充当马中桥梁,促进两国关系的发展。(苏思旗摄)

关系如竹与岸
马中互依存共生

最后,林怡以马来谚语“bagai aur dengan tebing”(如竹与岸),形容马中之间的紧密关系。

“竹子需要河岸提供的土壤和水分来生长,河岸也需要竹子来巩固,防止水土流失。竹与河岸相互依存、互相促进,是一种共生的关系,这正是马中两国关系的写照。

“在文化层面上,竹象征着文化的传承和交流,河岸则是文化的依托和发展空间。两国之间文化交流历史悠久,华人文化在大马深深扎根。”

每每提到大马华人对发展华文教育和华文媒体的执着和无私奉献,她都钦佩不已。

“这个马来谚语(如竹与岸)可谓生动形象地描述马中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经济上互利共赢,文化上深度交融,政治上紧密合作。”

请关联马中建交/18日下版/竹岸交融:大马使节夫人回顾出使十余载,展望马中友好新时代
作为大使夫人,林怡在出使国家担任外交部妇女协会主席,得到巫裔同胞的帮助和拥护。
推动两国经贸往来
续任马中民间大使 

回到马来西亚后,林怡在一家大马投资银行负责中国相关业务,积极推动两国之间的经济、商业和贸易往来。

“完成马来西亚大使夫人的使命后,我将继续担任促进马中友谊的民间大使。”

对林怡而言,能够为大马和中国之间的友谊添砖加瓦,是她莫大的荣耀。

“这是我人生中非常珍贵的经历,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感恩。如果有需要,我将毫不犹豫地再次投身其中,义无反顾。”

请关联马中建交/18日下版/竹岸交融:大马使节夫人回顾出使十余载,展望马中友好新时代
在巴西期间,林怡向当地人介绍各式各样的大马美食。
请关联马中建交/18日下版/竹岸交融:大马使节夫人回顾出使十余载,展望马中友好新时代
林怡(左三)与巫裔妇女们一同唱马来歌,和乐融融。
请关联马中建交/18日下版/竹岸交融:大马使节夫人回顾出使十余载,展望马中友好新时代
林怡在尼日利亚,代表马来西亚探访当地的孤儿院,并与孩子们互动。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