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国内

|

热点

|
发布: 3:23pm 19/06/2024

翻转

中国人在大马

ROJAK风格

靓子

马中服饰

翻转

中国人在大马

ROJAK风格

靓子

马中服饰

马中建交50周年 | 玩ROJAK风格 两国网民赞 靓子翻转马中服饰

报道:胡耀森
摄影:陈敬晖
请关联“马中建交”栏目///马中建交/中国人/靓子
靓子流利运用华语掺杂马来语、英语和方言的Rojak式语言。(陈敬晖摄)

来自中国的她,在深入了解和体验马来西亚的多元文化后,积极投入马中两国服装相融合的领域中,促进推广,为两国服饰文化增添别样的色彩。

自马来西亚和中国建立邦交50年以来,两国友好关系不仅局限在政治和经济层面,亦扩展至人文领域,涵盖艺术、文化和教育等。近年来,也越来越多博主和内容创作者,通过创意的短视频方式,积极推动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ADVERTISEMENT

在这其中,有一位名唤的零零后博主,她积极参与推动马中文化交流的工作。她今年配合开斋节,在跨越国界的社交媒体舞台上,分享了一段将东北大花和马来传统服装可芭雅(Kebaya)相融合的视频,获得两国网民的热情点赞。

她这样独特的创意搭配,旨在助力推广两国服饰文化,将两国服饰推向国际,同时也为跨文化融合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来马留学拍片分享经历

靓子(本名王伊靓子,24岁)配合马中建交50周年接受本报采访时,分享本身在马来西亚扎根,并积极推动马中服饰文化的缘由。

来自中国黑龙江哈尔滨的她,于2018年以18岁的年龄来到马来西亚,并就读马来亚大学英语语言学专业。

当年,她是一名留学生,同时也以“靓子在大马”的账号活跃在各个社交媒体平台上,将自己在马来西亚的生活、留学经历和对马来西亚的认识,通过短视频形式,呈现给各社媒平台上的观众。

“在制作短视频方面,我一直都有着浓厚的兴趣。来到马来西亚后,我开始尝试自己拍摄和剪辑视频,将其作为一种爱好。

“那时候,每周末我都会外出拍摄,比如探店(介绍美食)、到公园打卡。当时这领域还不是很流行,我将其作为爱好坚持下来,一直持续到今天。”

体验多元文化 广交各族朋友

来到马来西亚留学后,靓子积极融入当地生活,体验马来西亚的多元文化,从食物到服饰,从节日到习俗,无不展现着她对这个国家的热爱和尊重。

她努力学习马来语和各族文化,结交了许多本地巫裔和华裔朋友。

“我刚到马来西亚最早接触的是马来文化,因为当时班上的同学都是巫裔,我与他们一起完成作业、上课。

“每逢开斋节或屠妖节期间,我的同学、教师或朋友都会邀请我去他们的家中,共同庆祝他们的节庆活动,这样的经历对我深入了解不同文化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美食克服语言障碍

克服语言障碍最好的方式是通过美食,靓子最初也是在日常生活的实践中学习马来语。

“以前我在食堂都看不懂马来语菜单,比如Nasi Lemak、Mee Soup、Ayam Goreng等,只能求助身边的同学,试图弄清楚菜单上的食物是什么。若是尝起来好吃,我就会将餐点名称记起来。后来大学要求国际生必须学习一学期的马来语,才开始系统性地学习。”

有意长期在大马发展

今年欣逢马来西亚与中国建立50周年,靓子也期许两国友好关系在未来继续牢固与深化,同时经贸关系越来越密切,达到双赢局面。

提到中马实施互免签证政策,靓子认为,这是一个正面趋势,期待两国之间实施更多优惠政策,促进两国优秀人才的交流和合作。

她表示,有意长期在马来西亚发展,无论是创业还是工作的外国人才,都需要较长时间的签证支持,因此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对于有创业需求或有意留在马来西亚工作的中国人才,放宽签证限制。

“希望政府能够更加支持有志创业的年轻人,至少在签证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够合法地在马来西亚开展几年的创业活动。”

社媒深耕6年 保持敏感度

靓子在社交媒体平台深耕6年;截至4月29日,她的抖音账号约23万5000人关注,共获约493万2000点赞总数。

她认为,作为博主和内容创作者,必须对视频内容的用词、服装和场景选择上保持敏感度。她会在网上查找资料,同时需要考量两国的政策,确保视频内容符合平台的既定规则。

她举例,她拍摄的视频时长约20分钟,需要将精华浓缩至1分钟,并将各种亮点融合在一则视频中。她还会对每一个短片进行审核,确保所发布的视频不能引导错误的价值观,因为广大网民也会监督博主所发布的视频内容是否合规。

她也鼓励其他博主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开拓不同新领域,为该行业增加不同的赛道,因为目前大家都偏向美食、产品介绍和旅行等较为容易变现的基本领域。

融入大马生活 流利讲Rojak语

从一开始对当地语言的认识局限,到如今能流利运用华语掺杂马来语、英语和方言的Rojak式语言,这是靓子融入当地生活的最佳写照。

作为一名在马来西亚发展的中国博主,她带着探索和融入当地的心态来了解马来西亚,包括本土文化、美食和生活方式,并通过制作短视频来向观众展示。

她希望自己的短视频不仅带来简单的娱乐效果,更为观众带来有价值的信息,因此她深入探讨大马多元文化特色,包括马来人、华人和印度的传统文化。

可芭雅+东北大花 反应正面

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她萌生将东北大花融合马来传统服装的想法,并在制作视频之前,事先询问本地朋友的意见,以确保此举不会触及任何敏感课题。

这则融合可芭雅和东北大花的视频,获得网民的正面反响,更加深了靓子想要继续制作服饰文化融合的决心。

“我不想制作过于商业化的内容,因为观众现在都很理性,他们不喜欢观看过多的广告或商业性质的内容。我也考虑马来市场,因为我懂一些马来语,并且最近制作的东北大花和可芭雅的视频反响不错。

“我目前正在筹备中,准备推出一系列更多关于文化融合服装的拍摄作品。比如,最近我去挑选了宋吉(Songket)的布料,计划将其制作成马面裙。”

请关联“马中建交”栏目///马中建交/中国人/靓子
靓子正在挑选布料,准备推出一系列更多有关文化融合服装的作品。(受访者提供)

请关联“马中建交”栏目///马中建交/中国人/靓子

请关联“马中建交”栏目///马中建交/中国人/靓子
靓子将东北大花和马来传统服装可芭雅相融合的视频,获得两国网民的热情点赞。(陈敬晖摄)
请关联“马中建交”栏目///马中建交/中国人/靓子
靓子希望自己的短视频不仅带来简单的娱乐效果,更为观众带来有价值的信息。(陈敬晖摄)
请关联“马中建交”栏目///马中建交/中国人/靓子
靓子:作为博主和内容创作者,必须对视频内容的用词、服装和场景选择上保持敏感度。(陈敬晖摄)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