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喜歡《天官賜福》。我一般會在淘寶(中國電商平臺)買紙質書,再帶回馬來西亞看,這樣比較方便。”
“最愛的遊戲是《和平精英》。還在大馬上高中時就開始打,之後想回來做一名遊戲解說……”
ADVERTISEMENT
出生於2000年的林潔昔,談及這些在中國年輕人中風靡的漫畫、遊戲時,滔滔不絕。作為一名標準的“Z世代”青年,林潔昔現在是中國傳媒大學的一名留學生,是優管(Youtube)新晉博主,也是遊戲俱樂部“NV-XQF”的超級粉絲。她未來的夢想,是站上解說臺,成為馬來西亞首批職業遊戲解說。
林潔昔出生於柔佛州的一個美麗小城,中學時期前往馬六甲繼續學業。這期間,她一直在華文學校學習。“華文教育在馬來西亞能夠保存下來,仰仗林連玉先生等一批先輩的努力。我非常敬佩和感謝他們,讓我有機會能夠學習自己民族的文化和語言。”林潔昔說。
在一個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國家學習成長,培養了林潔昔對不同文化的包容。“大家有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生活習慣,”林潔昔表示,“比如有的馬來同學佩戴頭巾、印度同學用手抓飯。即使和我們的習慣不一樣,但會互相理解尊重。”
就讀傳媒大學播音主持專業
中學時期,林潔昔明顯感到同學間掀起了一股“留學潮”,“之前去歐美國家的比較多,現在身邊很多人選擇去中國留學。”
出於對熒幕的興趣,在老師和師姐的幫助下,林潔昔通過了層層選拔流程,於2022年成為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專業的一名留學生。2023年2月,她正式啟程去北京。
對北京多元環境有熟悉感
在林潔昔看來,北京彷彿是柔佛州和馬六甲的結合體,既保留了馬六甲的古韻,又有柔佛州的新潮。這種傳統和現代的結合非常吸引她,而文化的多元和碰撞也讓林潔昔感到熟悉,“這裡就像我的第二個家一樣。”
在北京走走逛逛,林潔昔最大的感受是方便,“在馬來西亞,我們幾乎人人一部車,如果沒有車就寸步難行。而北京有超過20條地鐵線,去哪都四通八達。”
林潔昔喜歡逛北京的寺廟。她說,廟能讓自己平靜下來。林潔昔最喜歡的是位於北京城中心的古老皇家寺廟火神廟,那裡供奉著她從小就熟悉的狐仙娘娘。
林潔昔的祖籍是福建泉州永春縣。在少年時期,林潔昔就曾跟隨馬來西亞福建社團聯合會的同鄉一道,前往泉州參加尋根活動。那時,她對於中國的一切還比較陌生,大多數行程只是走馬觀花。
留華加深對中國文化理解
來到中國傳媒大學後,林潔昔在專業學習的過程中,加深了對中國文化的理解。“比如《再別康橋》這首詩,以前讀到‘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並不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只覺得他為什麼這麼小心呢?學習也只是死記硬背。”林潔昔說,“現在當自己也成為一名留學生,才真正理解這種留戀中寄託著無限情思,每讀到這句,我都會想象自己離開學校,最後一次到明德橋(中國傳媒大學校內的一座橋)的景象,會感同身受。”
課程之外,林潔昔積極參與學校的各類社團和活動。在2023年“甲骨文杯”國際學生“我與漢字”演講大賽上,她由漢字“安”的字型演變講起,講述自己如何逐漸在中國找到歸屬感,追尋此心“安”處是吾鄉的情感經歷,贏得了不錯的比賽成績,也讓她更加堅定了對舞臺、對錶達的熱愛。
比賽過程中,林潔昔結識了各個國家的夥伴,和他們有著非常愉快的交流。“如果一直待在自己的國家,就好像井底之蛙,視野是侷限的。通過和不同國家、地區的人交流,我的知識面更寬、眼界更廣,我想這也正是留學的意義。”林潔昔說。
對於自己的未來,林潔昔已經有了職業規劃——成為一名遊戲解說。
家人支持當遊戲解說
林潔昔與遊戲結緣,是從高中開始的。在姐姐的帶動下,她開始玩一款名為《我在大清當皇帝》的養成類手遊,後來,姐姐又為她介紹了《和平精英》。隨著這款遊戲逐漸在同學間風靡,林潔昔抱著一股不服輸的勁頭不斷精進技術,水平越來越高。對此母親也表示支持,認為這類遊戲能鍛鍊反應力、提高團隊協作能力。
林潔昔發現,在中國,電子競技是一個較為成熟的行業,有很多不同的俱樂部、賽隊和大大小小的職業聯賽。她最喜歡的俱樂部是NV,俱樂部成員的精彩表現讓她拍手叫好,激情澎湃的講解給她留下了深刻印象。林潔昔說,在馬來西亞,職業遊戲解說並不常見,而一次與妹妹一同看比賽時,妹妹的一句“想看你站在解說臺上”,更讓她堅定了成為馬來西亞首批遊戲解說的夢想。
在中國傳媒大學,有專門研究解說領域的老師給林潔昔提供專業指導,而電競項目入選2023年杭州亞運會,也讓林潔昔看到這一行業的發展前景。
每天6時早起練聲
為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林潔昔堅持每天6時早起練聲、出早功,並且定下計劃,學習瞭解大量遊戲領域的專業知識。要做就做好一直是林潔昔的信條,畢竟當初,她也正是靠著“不能比別人打得菜”的信念而一步步從遊戲“小白”變成高手。
幾年前為留學備考,林潔昔大多數時候是一個人在奮鬥。而現在隨著越來越多同學想要報考中國的學校,同伴漸多,專門的培訓機構也即將成立。作為全球最大的新興經濟體,中國對馬來西亞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在林潔昔看來,這種吸引力不僅表現在經濟上,也體現在更廣闊的文化層面。
“很高興看到,不只是華人,還有馬來人、印度人,很多人選擇去中國留學,也有不少中國人來馬來西亞工作。”林潔昔說,“任何新事物的成長都需要時間,不管時間長短,終會看到結果。”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